我在九大战役最前线丨从憧憬到融入

永登公司 岳子豪
当我怀着憧憬与忐忑踏入祁连山水泥大门的那一刻,全新的环境、热情的同事、厚重的企业文化,共同构成了我职业人生的起点?;厥渍舛未尤胫芭嘌档缴钊胍幌呤迪暗睦?,每一次学习、每一次观察、每一次感悟,都如坚固的水泥颗粒,层层凝结,构筑起我对现代水泥工业的认知基石与职业信仰。正所谓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”,这段经历正是我积累与成长的开始。
入职伊始,公司精心安排的培训便为我开启了通往祁连山水泥精神世界的大门:从上世纪50年代,永登水泥厂建立初期前辈们披星戴月、挥汗如雨地开辟西北地区第一座现代化水泥厂的豪情壮志,到1996年作为甘肃省第一家在沪市上市的魄力,再到加入央企成为“国家队”的一员……一连串闪光的足迹在我心中悄然埋下一粒种子。
在入职培训中,一次“卡牌争夺战”的模拟演练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,也为心中的那粒种子提供了生长必需的养分——“精准表达是高效协作的起点,及时反馈是团队信任的基石?!鄙撑掏蒲葜腥梦腋用靼?,作为个体在祁连山水泥这个庞大系统中的位置与价值。
刚被分到永登公司余热发电站时,说实话,心里是有些发怵的。眼前错综复杂的管道、体型庞大的锅炉,以及耳边持续不断的轰鸣声,让我有了刹那的愣怔。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,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仅仅是冰山一角,只有融入到具体的实践中,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。实习期间,我的部门领导和带教师傅,总是耐心地、手把手地教我,从辨识每一根管道的走向,到理解锅炉系统如何将废气中的“废热”一点点“吃干榨净”变成电能,他们把自己的经验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,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“祁连山文化”传承的具象化。我到现在还记得,第一次独立进行设备检修排查时,师傅那个赞许的眼神,让我开心了很久。
同事们也给予我家人般的温暖,工作中,他们是我可靠的战友,无论是巡检路上的一句提醒,还是操作时的一个援手,都让我感到踏实和安全;生活上,他们又是亲切的朋友,午饭时的闲谈,下班后的关心,都让我这个新人迅速融入了这个集体,那种初来时的孤独感很快就烟消云散了。
正是在这种温暖的氛围里,我学习的劲头特别足。这三个月,我感觉自己像一块海绵,每天都在吸收新的东西。图纸上的系统流程图,终于在我脑子里“活”了起来,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和参数。我明白了锅炉水位波动背后的意义,学会了从汽轮机的声音里初步判断它的运行状态。我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,我们做的这份工作,不仅仅是在发电,更是在践行“绿色生产”,是在为公司的节能降耗贡献着实实在在的力量。这种将理论付诸实践,并亲眼看到其价值的成就感,是任何事情都无法替代的。
三个月的时光悄然流转,我已从当初的局外人,融为祁连山水泥大家庭中真切的一分子。此刻的我,对未来满怀信心与无限憧憬。我渴望加快脚步,早日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合格员工,为我们团队、为预热发电站、也为祁连山的宏伟蓝图,贡献自己坚实的力量。我深信,在这片热土上,只要心怀热忱、脚踏实地,每个人都拥有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。前路虽远,行则将至。我已整装待发,愿携这三个月积攒的收获与感动,与诸位同仁并肩,脚踏实地,共赴那片我们共同憧憬的美好明天。




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622号